渔业发展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以中国泉州为例

作者:马文卿 胡可铭 魏浩钦(排名不分先后)

“当时(泉州)东埔村有21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大概有3艘渔船,分别负责不同的作业区域。”有着数十年捕鱼经验的泉州老渔民邱伯伯回忆道。

在泉州,渔业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泉州地处福建沿海中南部,与台湾一衣带水。作为连接几大航路的城市,泉州在十四世纪前后便成为了造船行业的中心。又由于泉州市海域水质适宜各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渔业资源丰富,故深水良港众多:这里的近海渔场面积达50.6万公顷,有渔港24个,渔村99个。

福船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四大船型之一,因其制造于福建而得名。主要用于海洋货运和渔业生产  图源:今日福安

然而,如今的渔业的发展却面临着难以持续的挑战。“(渔获)种类少了,资源少了。”有37年渔中(向渔民直接收购渔获并出售的职业)经验的李大哥说道,“15年以前,全码头三十几条(船)都是渔获;(但)现在没了。没办法,找不到了。”

而这样的情况正与泉州渔业的快速发展有关。

渔业发展

在泉州,人们主要通过养殖捕捞获取渔业资源。

水产养殖指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相关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其中泉州地区常见的养殖品类包括紫菜、牡蛎、鲍鱼等等。

捕捞指通过使用捕捞工具捕获渔业资源的生产活动。在泉州,主要的捕捞品类包括白鱼、大黄鱼、中国枪乌贼等。

从古至今,泉州海洋捕捞渔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木帆船时期,1960年开始的机帆渔船时期,以及1985年至今的钢制渔船时期。渔船马力和载重的提升使渔民们可以前往更远的深海捕鱼。

渔民所用渔具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北宋时期,泉州地区的渔民使用钓具与定置网开展捕捞作业;到了民国时期,渔民的作业形式就增加到了拖、围、流定、钓等几大类;后随着船网工具的普及,便逐渐发展出灯光围网、四片式菱形拖网等多种捕捞方式。

使用灯光围网的渔船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除了渔船和渔具,相关的助渔设备也为发展大规模捕捞提供了支持,比如用于探测鱼群的探鱼器,协助规划路线的卫星导航仪,以及便于通信的网络和设备等等。

随着捕捞渔业的规模化发展,泉州地区的水产资源、物种丰富程度都有所下降。

“以前还是只有风帆(船)的时候,(一次拖一网)好的话有一、两千斤,差的话就是几百斤。现在各种鱼类都减少了,有一些鱼类也再也没见过了。”邱伯伯从1967年开始出海,见证了泉州地区渔业资源的减少。

泉州渔文化博物馆馆长、老渔民邱先生认为,大规模捕捞是水产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是渔船实在是太多了,出去都是密密麻麻的。再一个就是拖网,不管上、中、下层鱼类,全部扫得平平的。另外渔网的密集度(太大),所以小鱼还没长大就被抓走了。这样天天捕,鱼就少了。”

停靠在港口的渔船 图源:马文卿

目前,全球近35.4%的鱼类资源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但受影响的不只有这些鱼类资源,还有其他非经济物种,包括白海豚,鲸鲨,海龟等等。“以前我小的时候见到过纯白的白海豚,但现在没有了,一头都看不见。现在(可能)灭绝掉了。”李大哥感慨到。

渔业发展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捕捞渔业主要以捕获经济性海洋生物为主。然而,非经济性海洋生物却在其中频频被“误伤”。总体来看,渔业对其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捕捞行为对其造成直接伤害。“你们看这只白海豚,它上侧牙齿没有了。我们推断应该是被螺旋桨打断了,或者是被什么砸伤了。”社会组织“青初”的工作人员阿类介绍道。也有不少渔民表示,他们在海上作业时偶尔会捕到海龟、鲨鱼等动物。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总数量约为6000头左右,因此被誉为“水上大熊猫”  图源:网易新闻

而且,部分捕捞方式还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环境及幼鱼的生长。“现在的钢制船捕捞能力很强,使用的兜底拖网破坏很大,把底部生境(生态环境)都拖平了。(底栖生物)需要一定的繁殖期,但是它的繁殖场所被拖平了,它就没有办法继续繁殖了。”邱伯伯说道。

拖网作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  图源:网络

渔中李大哥还表示:“捕虾网这种是(网眼)最小、最密的,丢进海里什么小鱼小虾都可以抓到。它‘大小通吃’的。”

其次,养殖产生的废水也会污染海洋环境,从而影响海洋生物。有30多年养殖经验的刘伯称:“紫菜的培养阶段会用到氮、磷、钾肥。而(养殖区)排出去的水一般不会经过处理,会从沙滩流到海里去。”

大量含肥废水的直接排放有可能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藻类过量繁殖,形成赤潮现象,也就是一种特殊环境下水体发生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进而危及部分海洋生物。

赤潮的成因  图源:海洋探秘

相比之下,花蛤的育苗过程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更大的危害。“花蛤育苗时,(撒)下去的是像颗粒一样的小苗,(对于底栖生物)像饲料一样。所以,花蛤养殖户就会在这片海域先投放药剂,把这些底部的生物‘清理掉’。”养殖海蛎的刘大哥说道。

最后,渔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海洋生物造成了很大影响“(在渔船上产生的垃圾)都是直接扔到海里去的。船上空间那么小,出海有时十几二十天,根本放不了。”李大哥表示。

而这些被抛进海里的垃圾,最终就可能出现在某条鱼的肚子里。刘伯就从其他渔民那里听说,有时捕上来的鱼是因为吃了塑料袋而死去。“各种颜色的塑料都有啊。”刘伯无奈地说道。

混有塑料包装的渔获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此外,“幽灵渔具”——那些被丢弃的渔网、钓鱼线等各类捕鱼装置——则是更加危险的海洋垃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每年有超过64万吨的幽灵渔具被丢弃在大海;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调研发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海洋哺乳动物中大约有45%都受到了“幽灵渔具”的影响。

“如果渔网沉到底部与珊瑚缠绕,可能会使这片水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淤泥堆积,最终导致珊瑚死亡。如果网具没有沉入底部,但是进入了洋流,就可能困住一些海洋生物,比如说鲸豚类。当这些生物没法挣脱渔网时,就会慢慢死去。”阿类解释道。

海龟被渔网缠绕,无法自由行动  图源:Greenpeace / MARCO CARE

如何应对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政府和民间力量都做出了努力。

一方面,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捕捞渔业的规范性管理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缓解过度捕捞带来的损害,福建省也实行了伏季休渔制度,要求这段时间内暂停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李大哥提到:“渔民会在休渔期中休息或保养船只。也有一些渔民会开展垂钓等被允许的小规模活动。”

此外,政府部门也鼓励养殖渔民更换浮具,减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过去,水产养殖多使用泡沫浮具。这样的浮具容易破损又很难回收,漂浮的泡沫颗粒也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相比之下,新型的塑胶渔具造型美观,使用时间也更加长久。黄先生更换浮具已有三年,十分认可新型浮具的质量:“用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坏的。”

图中的圆柱形物体为紫菜养殖渔民使用的泡沫浮具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泉州政府为了鼓励养殖渔民更新养殖浮具,对更换新型浮具的渔民提供了补贴。“大约能补到(浮具价格的)50%。”黄先生表示。

对于工业废水,《福建省实施渔业法办法》也对部分企业(如化工、电镀等企业)在安装相关处理设备、定期检测水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不少工厂被关停了,而且现在也会对污水进行处理,所以这几年的(水污染)也在逐渐减少。”刘伯说道。

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

“我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将海滩恢复到儿时的样子,”社会组织美丽海岸的蔡先生在回忆中感慨,“我小的时候,放学就直接在沙滩躺着。那时候沙滩很干净,一点垃圾都没有。”

干净的海滩 图源:魏浩钦

美丽海岸是一对退休夫妇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主要通过组织净滩活动来呼吁公众爱护海洋环境,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无一不对自己的家乡和这片大海有着深厚的情谊。除了净滩活动,志愿者们还会走进校园,通过多样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于海洋垃圾问题,蔡先生提出渔民的行为是其中的关键。“(减少海洋垃圾)主要还是看渔民是否能自觉将垃圾带回岸上,以及不在远海抛投垃圾。”而令人高兴的是,年轻的船员已经有所改变。“现在‘渔二代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比他们的父辈更强了。”

正在净滩的志愿者们  图源:石狮市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

在闽南文化中,很多海洋生物都被赋予美好的寓意。比如,海龟被视为懂得感恩的灵性生命,白海豚被称为虔诚的“妈祖鱼”,成双成对的鲎则是浪漫的化身。渔民相信大海可以包容万物,也可以给予人们生活的希望。因此,渔民其实也是能够最先行动起来的力量。“目前在各个城市,已经有不少渔民加入了海洋保护的队伍。”阿类说道。

“现在时不时可以看到海豚、江豚、各种鸟类。这说明海洋环境和生态比之前有向好的趋势。”蔡先生分享了他的发现。相信在各方参与之下,渔业发展将会变得更加可持续,依海而生的人们也会再次看到他们记忆中的美丽家园。

参考资料:

  1. http://www.quanzhou.gov.cn/zfb/zjqz/qzgk/
  2. http://www.quanzhou.gov.cn/zfb/xxgk/zfxxgkzl/ghjh/bmgh/201809/P020180929411001595123.pdf
  3. http://www.kepu.gov.cn/www/article/cbc17a07b31d4220b559c295bb064bc3
  4. https://www.docin.com/p-1613103692.html
  5.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425/15657658.shtm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679530425236328&wfr=spider&for=pc
  7. https://www.msc.org/what-we-are-doing/oceans-at-risk/biodiversity-and-fishing?gclid=Cj0KCQiAorKfBhC0ARIsAHDzsluUz1r9KyxSe9I9-omnDB-RBSrG23-lb45Za7pnhvMshUfAuKW0w_IaAt7mEALw_wcB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