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周诗桐

“我emo了,分享给谁呢,好笑的视频,一天的委屈,想看的电影,几分钟更新的胡思乱想,鸡毛蒜皮的小事,好像没人愿意知道,没人愿意听我想了无数次的话。”15岁的小丽在朋友圈发道。

2021年12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了“年度十大热词”,其中入选了一个单词“emo”。“emo”是英文emotional的缩写,大体含义类似于2020年网络流行语“丧”。不过与“丧”相比,emo的含义更加宽广,比如颓废、抑郁、不乐观等负面情绪。由于该网络流行词的使用主体大多为青少年,其入选“年度十大热词”。说明了当今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容忽视。

2021年10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报告《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该报告显示在10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青少年被诊断患有精神障碍,每年因10-19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人力资本损失为3872亿美元。

图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

据估计,每年有45800名青少年死于自杀,或者说每11分钟就有1人以上死于自杀。

图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

 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来看,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峻,并已造成了一定损失,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和网络成瘾。

其中,抑郁情绪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抑郁情绪主要是个体在遇到无法应对的困境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时,所表现出的低落和悲观的情绪。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

抑郁与普通的情绪波动不同,这种情绪常常会使青少年产生无助和无望感,进一步使他们对环境和自身产生消极的认知和评价,而这些负面的评价也会反过来加重抑郁情绪。

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明确强调,需加大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干预力度。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的自杀率要比成人高出近3倍,且大约60%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是与抑郁情绪有关。

美国好莱坞重量级人物——“巨石”道恩-强森(Dwayne Johnson)在青少年时期曾目睹母亲企图自杀,自此以后心里就一直留有阴影,从而导致他患上了抑郁症。他表示:“抑郁症没有区别,我认为说出来非常重要。如果我想分享过去的故事,无论你是谁、以什么维生、来自哪里,都没什么区别。”z

道恩·强森 | 图源:网络

焦虑情绪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焦虑情绪指人们在面对危险因素时产生的一种有一定防护作用的情绪反应,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指向于未来,有不确定感,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201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青少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该调查按照中学在读、高等教育在读、在职青年群体划分进行比较发现,中学生的焦虑比例最高,重度焦虑的比例达5.5%。

青少年的焦虑过度或不适当,会让他们难以有效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罗纳尔多·庞佩乌·达·席尔瓦是来自巴西的知名足球运动员。也许是稚嫩的肩膀无法承受这么多的期盼,快乐的外表下,天才少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压。世界杯决赛前夜,罗纳尔多突发焦虑症,然而主教练迫于压力,还是把他派上场。最终巴西三球完败于法国,罗纳尔多在场上形同梦游。

罗纳尔多 | 图源:网络

此外,网络成瘾也是青少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ease, IAD),又称网络依存症、网络成瘾障碍,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

需要强调的是,和药物依赖不同,网络成瘾并没有成瘾物质的作用(例如安眠药、可卡因)。青少年对网络所表现出的冲动失控,是一种类似于赌博的强迫行为,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

家住重庆市江北区的17岁孩子明明,由于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并且经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称兄道弟。为了让明明戒掉网瘾,愤怒至极的父亲把网线扯断了。明明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事后,明明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等等,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父亲为此已经病倒在床,母亲声泪俱下地在电话中说:“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孩子要毁了!我们这个家快完了!”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不仅对青少年,还涉及他们的家庭、社区。全球各类组织都在采取行动,下面就是一些应对案例的分享。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案例

为了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组织都在积极行动。

关爱看护人是一项正在塞拉利昂开展的培训计划,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支持看护人——母亲、父亲和其他新生儿和幼儿护理人员的情感健康。

这一培训计划建立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上:为了人生具有最好的开端,关爱照顾孩子的看护人是至关重要的。看护人的心理健康是他们能够养育和照顾子女的基础,这种悉心照料的家庭教育反过来又能培养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

“关爱看护人”计划(Caring for caregiver)的协调员姆巴鲁说到“我看着在母亲支持小组会议上的母亲们,就可以判断出谁正在经历困难时期。”

坎凯,一位已有三个孩子的怀孕母亲,独自操劳家务,忍受着孕期并发症困扰并不为邻居所理解与接纳。她说:“姆巴鲁拥抱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带我去了医院,她向我展示了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意味着什么”。“我很感谢姆巴鲁为我们带来的帮助,”坎凯补充道,“因为她提醒我们也值得拥有幸福。”

坎凯搂着她的孩子 | 图源:UNICEF

爱尔兰的Mind Out课程项目,致力于通过学校教育解决爱尔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为爱尔兰青年的重要心理健康和幸福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青少年时期接受外界知识和信息多来源于学校,而完善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对青少年的良好发展创造坚实的壁垒,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会抗拒与家长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学校需要及时对此方面的缺陷做出补充,以提供青少年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安心求助的岗位,及时对青少年心理状况进行关注,矫正不良的思想,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加Mind Out 课程项目的阿林·佩恩教授说到:“经过这一项课程项目,让我第一次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上学的经历,而以往我们经常关注的是成绩。”而对于学生裘德来说,Mind Out课程项目帮助他培养了沟通的技巧,加强了自我接受的能力以及学到了一些在身处于压力之下时新的应对策略。

在Mind Out课程项目中受益的学生裘德 | 图源:UNICEF

秘鲁依托于社区的心理健康中心,从社区建设着手开展心理保健工作,秘鲁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工作人员包括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护士、社会工作者和药房工作人员。该中心提供预防精神卫生状况的服务,并为中度至重度精神卫生状况的人,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专门护理。

安德烈的妈妈罗克珊娜接到安德烈学校打来的求救电话:“安德烈在桌子底下哭,说他不想活下去了。”“在来社区心理健康中心之前,我的情况非常的糟糕,”在社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安德烈说,“我觉得很不舒服,不想吃东西。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不想放弃。”

在社区心理健康护理之下逐渐得到好转的学生安德烈 | 图源:UNICEF

中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因此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格外重要。如果全社会都为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贡献一份力量,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必将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边玉芳,钟惊雷,周燕,蒋赞. (2010).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