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子缘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44.96%都是维吾尔族。其中,在喀什、和田等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在200万以上。
穿梭在喀什热闹的巴扎(集市)中,你能够听到维吾尔族人们彼此聊天、说笑。他们说着本民族语言,让人有种置身异域的感觉。
而在喀什古城的小巷里,一群孩子在踢足球玩耍,他们用着国语交流。有些大胆的孩子还会与游客打招呼并用国语和游客聊天。

在喀什,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的语言有很大不同,这样的差异给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带去了不一样的影响。
老一辈维吾尔族语言应用现状及影响
在喀什,老一辈维吾尔族人(大约40岁以上)大多只能听懂和说一些国语,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听不懂国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一些老一辈维吾尔族人没怎么上过学。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新疆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文盲率高达90%。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甚至不会读写维吾尔文字。随着90年代国家大力开展扫盲工作,推广义务教育,文盲数量才逐年下降。
还有些老一辈维吾尔族人在上学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国语课程,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学习国语。
在距离喀什市车程约40分钟的伯什克然木乡,老一辈维吾尔族人基本无法使用国语。一位中年男性说:“要是我能讲国语,就不用翻译和你们沟通了。”

一位在喀什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汉族工作人员说,在工作过程中,与老一辈维吾尔族人交流只能用肢体语言传达大致意思。他们有的人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是深度的交流还是要依靠一些会国语的维吾尔族年轻人翻译。
这几年,那些听不懂也不会说国语的老一辈维吾尔族人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不便利。一位51岁的维吾尔族大叔谈到他经常会去巴扎上卖牛、羊、驴等牲畜或摆摊卖自家种的葡萄、石榴等水果。因为他不会国语,无法与只会说国语的商人谈价格,也就痛失了多次赚钱的机会。
在一些大医院,许多汉族医护人员只会说国语,所以这些老一辈维吾尔族人只能在会说国语的子女儿孙陪同下才能去看病。药瓶上的汉字他们也看不懂,还需要懂汉字的亲戚朋友帮忙翻译或者请维吾尔族的医护人员把药的维语名称写在药瓶上。
虽然从小没有接受过国语教育,但是有些老一辈的维吾尔族人还是通过自学或参加村委会、社区举办的夜校学习到了国语,因为他们坚信会说国语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帮助。
“国语是一定要学好的。” 喀什古城中一位卖旅游纪念品的老板说道。
在开店之前,他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在开出租车和开店的过程中,他经常与说国语的乘客和游客沟通,慢慢地学会了国语。因为他能用国语与人交流所以更容易向游客推销自己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有更多游客会在他的店铺购买纪念品。比起只会用国语说商品价格的维吾尔族老板开的店铺,他的店铺收入要高出不少。在旅游旺季,他的店铺最高日收入能达到5000-6000元。
喀什古城中一位卖乐器的老板因为意识到掌握国语对店铺经营的重要性,自费学习了2个月国语。现在的他已经可以用国语推销乐器和介绍乐器的基本弹法。

在普遍不会说国语的老一辈中,听得懂和会说一些国语成为老一辈维吾尔族人的一个独特优势,但他们这些独特的优势正在慢慢被双语政策下会说国语的新一辈维吾尔族人所替代。
国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逐步展开
21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逐步展开国语推广工作。2000年,自治区在28所学校开创双语实验班。2004年以来,自治区陆续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双语教育发展,自此新疆的中小学课程开始逐步过渡到用国语授课。
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并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设定为全国国语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这个方案颁布之后,喀什大部分中小学开始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
2017年以前,喀什市第二十七中学的班级被分为普通班和强化班。普通班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已经改为国语教材,但还是主要用维语授课,而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的教材和授课语言仍然是维语。强化班除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以外的所有课程全部使用国语教学和国语教材。
2017年,喀什市第二十七中与其他三所初中合并为东城九中。从2018年开始,东城九中的所有教材和教学语言全部改为国语。学校还鼓励孩子们在校都用国语交流。
在双语教师培训方面,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国家或地方开始有组织地对在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展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性地提升双语教师的国语水平。在喀什,东城九中在2017年也开启了为期一年的针对维吾尔族老师的国语培训。教师国语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语水平。

除了在学校学习国语,近几年,一些家庭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国语学习环境,一般都与孩子用国语交流。这也更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国语能力。
新一辈少维吾尔族语言应用的现状和影响
新一辈维吾尔族人(大约40岁以下)在学校里普遍学习了国语,许多人能很流利地用国语与人交流。同时,因为与家中长辈基本都用维语交流,新一辈维吾尔族人的维语也说得很流利。
然而,在新一辈维吾尔族人当中,还是存在国语水平的差异。
在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出台前,已经在读书的孩子还是接受着以维语为主的教育,之后才逐步接受国语教育,加上日常生活语言还是以维语为主,他们的国语发音并不那么标准。
伯什克然木乡一位2001年出生的女孩曾谈起她学习国语的经历。在她小学四年级之前,所有的课程都是用维语来授课。而在邻村上学的同龄人则是从一年级开始接触国语。从五年级开始到高三,她都接受的是国语教育,在校内与同学交流也用国语。
因为接触国语时间较晚且在学校以外使用国语的机会不多,她的国语带有口音。这对想要成为教师的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取得教师资格证条件之一是国语水平必须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而带有口音的她目前只达到了三级甲等。因此,她还需要在标准发音上下更多功夫。

在全面推广国语教育政策出台后才上学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接受着以国语为主的教育,还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国语教育。喀什市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住宿,在学校与老师和同龄人交流也大多使用国语。因为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他们的国语发音标准且通顺流利。
无论国语是否流利或者有口音,都不会影响这些新一辈的维吾尔族人使用国语与人沟通交流。这也为他们带来更多机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要求国语流利,会说国语的维吾尔族人就会比不会说的维吾尔族人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除了就业之外,新一辈维吾尔族人会说国语也为民族交流带来了更多机会和可能。年轻的维吾尔族人能够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等了解内地网络文化。
同时,他们也用国语推广维吾尔族文化。在社交平台上,维吾尔族人能够以视频、直播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在年轻人常用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中,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女孩在她的主页发布了205条视频介绍新疆和维吾尔族文化。目前视频播放量已达357.2万,获赞27.7万。

当新一辈的维吾尔族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够在保持自己的文化的同时又能够与内地人毫无障碍地沟通。这不仅促进了文化融合,也能为一个更团结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 https://www.mfa.gov.cn/ce/cgtrt//chn/zxdt/t1884296.htm
-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9/26/content_5639380.htm
- http://www.shehui.pku.edu.cn/upload/editor/file/20171123/20171123153402_5740.pdf
- https://wenku.baidu.com/view/5eaae9eb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f.html
- http://www.gov.cn/xinwen/2017-04/01/content_5182853.htm
- http://library.ttcdw.com/uploadfiles/zk/1517813499.pdf
-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63/201004/t20100420_85774.html